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激光加工技术凭借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式等优势,在金属切割、焊接、打标、表面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激光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冷却系统运行、材料切割或清洗环节,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量的加工废水。本文将介绍一家专注激光加工废水处理的环保公司——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看他家是怎么处理这类废水的。
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荷兰外商投资的环保企业,于201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致力于为激光加工废水处理提供完整的循环利用及零排放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涵盖EPC工程、提标改造、污水站运维等。依斯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表面处理电镀、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半导体、航空船舶、金属加工等行业。
一、激光加工废水的来源与特性
激光加工废水的来源较为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冷却水循环系统排水:激光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必须通过冷却水系统散热。长期运行后,冷却水中会逐渐积累杂质、金属离子、油污及微生物,需要定期排放旧水并补充新水,由此形成废水。
2. 切割辅助气体与材料反应产物:激光切割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时,常需使用氧气、氮气等辅助气体。在高温作用下,材料与辅助气体会发生反应,产生烟尘与金属氧化物颗粒,部分颗粒会溶于或悬浮在喷淋冷却水中,最终形成含污染物的废水。
3. 设备清洗废水:为保证激光加工设备的稳定运行,需定期对激光头、工作台、导轨等部件进行维护清洗。清洗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油污、金属屑和清洁剂的废水。
二、激光加工废水处理技术
针对激光加工废水的特性,行业内普遍采用“预处理+核心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以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回用。
1. 预处理阶段
预处理的核心目标是去除废水中的粗大杂质、油类物质与部分悬浮物,为后续核心处理降低负荷。
格栅与调节池:格栅可拦截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调节池则能均衡废水的水质与水量,避免后续处理单元因水质波动而运行不稳定。
隔油与气浮:利用油水密度差异,隔油工艺可分离废水中的浮油;气浮工艺则通过产生微气泡,使乳化油与细小悬浮物附着在气泡表面上浮,从而实现油类与固体杂质的高效去除。
混凝沉淀: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混凝剂可与废水中的细小颗粒、胶体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体积较大的絮体,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进而去除大部分悬浮物与部分重金属。
2. 核心处理阶段
核心处理主要针对废水中的有机物、难降解污染物与残留重金属,是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关键环节。
生化处理: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常用工艺包括厌氧-好氧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与水。
高级氧化技术:针对难降解有机物,可采用芬顿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技术。这类技术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破坏难降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既能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也能直接将有机物矿化为无害物质。
3. 深度处理与回用
深度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净化废水,使其满足排放标准或循环回用要求,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过滤技术:常用砂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等工艺。砂滤可去除残留的细小悬浮物;活性炭过滤能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异味;精密过滤则可拦截更微小的杂质,为后续深度处理提供保障。
膜分离技术:超滤、反渗透是主流技术。超滤可去除废水中的胶体、大分子有机物与微生物;反渗透则能截留水中的离子、小分子有机物,产出的净化水可直接用于激光加工设备的冷却系统补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回用。
电化学处理:包括电絮凝、电氧化等技术。电絮凝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絮凝剂,实现重金属与悬浮物的去除;电氧化则利用电极的氧化作用降解有机物,该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适合处理成分复杂的激光加工废水。
激光加工废水处理不仅是企业满足环保法规的刚性要求,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分析废水特性,选择适配的处理工艺,结合智能化管理与水资源回用理念,企业既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也能降低新鲜水消耗与运行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形象。
准确评估 改善环境 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