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制造业中,零部件生产是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含有油污、金属离子、悬浮物以及化学添加剂的废水排放。这些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将介绍一家专注零部件生产废水处理的环保公司——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看他家是怎么处理这类废水的。
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荷兰外商投资的环保企业,于201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致力于为零部件生产废水处理提供完整的循环利用及零排放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涵盖EPC工程、提标改造、污水站运维等。依斯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及零排放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表面处理电镀、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半导体、航空船舶、金属加工等行业。
一、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废水来源
1. 表面处理废水:包括电镀、酸洗、磷化、钝化等工艺产生的废水,通常含有重金属(如铬、镍、锌)和酸碱物质。
2. 切削液废水: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切削液因长时间使用而变质或更换,产生高COD(化学需氧量)、油含量高的废水。
3. 清洗废水:零件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含金属碎屑的废水。
4. 冷却水:虽然冷却水一般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其水量大,循环利用潜力高。
二、零部件生产废水处理的主要挑战
成分复杂:不同工艺段产生的废水成分差异大,难以采用统一处理工艺。
重金属污染风险高:如六价铬、镉等重金属具有毒性和生物累积性。
高有机负荷:切削液、防锈剂等带来的高COD问题。
水资源浪费严重:传统处理方式多为达标排放,未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三、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的技术路径
1. 物理化学处理法
混凝沉淀:通过投加PAC、PAM等药剂去除悬浮物和部分胶体。
气浮分离:适用于去除轻质污染物如油类物质。
高级氧化:如Fenton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用于降解难降解有机物。
离子交换与吸附: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常见材料包括活性炭、沸石、树脂等。
2. 膜分离技术
超滤(UF):可有效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大分子有机物。
反渗透(RO):能高效脱盐并去除溶解性污染物,出水水质接近纯水,适合回用于清洗、冷却等环节。
纳滤(NF):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适合部分软化和脱色。
3. 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厌氧生化处理: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如切削液废水。
生物强化技术:通过添加高效降解菌种提升处理效率。
4. 零排放技术集成
结合蒸发结晶、MVR(机械蒸汽再压缩)、膜浓缩等手段,实现最终浓液的资源回收或无害化处理,达到“零液体排放”目标。
零部件生产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零部件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构建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这不仅是应对环保监管的必要举措,更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唯有将绿色理念融入制造全过程,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准确评估 改善环境 提升经济效益